11月15日至17日,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管仁福院长带队,李素琴副教授、邓心强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王诗缘、张瑞琪、刘玉清一行共六人赴扬州文化考察,这是此次“跟随东坡足迹 研学东坡文化”考察活动第一站。大家一同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瘦西湖、平山堂、扬州博物馆以及个园等,寻访欧苏足迹,感受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活动首日,考察团来到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建筑,馆藏丰富,展品涵盖了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套)。博物馆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运河上的舟楫”“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等多个常设展和专题展,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通过参观,大家不仅了解了运河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更被博物馆内的高科技展示手段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亲密对话。
苏轼研究院师生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前合影
次日,考察团在扬州大学杜庆英老师陪同下来到瘦西湖游览参观。苏轼在游览扬州时,很可能已经乘船经过并欣赏了瘦西湖(当时称保障湖)的美景。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区西南部,是扬州八大景之一。瘦西湖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山水园林为主体,集人文、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风景区。景区内分布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等名园胜迹,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管院长在瘦西湖留影
下午,大家来到大明寺寻访欧苏足迹。这里有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以及苏轼为纪念老师欧阳修所建的谷林堂。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公元1048年),于扬州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建造了平山堂。平山堂历经千年风雨,屡毁屡建,如今已成为扬州的一处名胜古迹。欧阳修在平山堂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谷林堂是苏轼为了纪念其恩师欧阳修而建的一座建筑。苏轼在元祐七年(1092年)由颍州徙知扬州时,为了表达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特意选取了自己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和“林”二字,为这座新建的建筑命名为“谷林堂”。他在谷林堂(位于平山堂后门)内题写了“要使名驹试千里,更邀明月做三人”的抱柱楹联,并创作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词,词云: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置身堂前,睹物思人,遥想当年,名振天下,至今唯有文章功业尚在,精神不朽。
苏轼研究院老师在平山堂前合影
在扬州的最后一日,考察团一行来到扬州双博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雕版印刷专题博物馆,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扬州名人辈出,吴王夫差、汉代大儒董仲舒、吴王刘濞、宋代韩琦、欧阳修、苏轼,清代的阮元、张謇……可谓群星璀璨,星光灿烂。考察团队重点参观了与欧苏相关的文物和展品。欧阳修、苏轼两位大文豪都曾在扬州任知州。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深入民间,调查生产状况,劝农颇有成效。在水利方面,欧公实地勘察,他提出应在综合考虑顺应水性的规律、人力财力的情况、治水工程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后才能修建治水利工程。在断狱方面,欧阳修尽量减少死刑,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苏轼任扬州知州时,上任伊始就上书朝廷,要求免去民间的“积欠”,使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在看到船民艰难的生存状况后,他上奏请求准许官船的船夫捎带货物,使他们有以为生。同时,苏轼力戒劳民工程,废除了铺张浪费的“万花会”,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欧阳修和苏轼在扬州任知州的这段历史为扬州增添了独特的荣光。
苏轼研究院师生在扬州双博馆前合影
18日下午,大家来到了被誉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个园以其遍植青竹和四季假山而著称,园内竹影婆娑,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分别展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穿梭于竹林和假山之间,每个人都感受着个园的独特韵味和古典园林的精致之美。
苏轼研究院师生在个园前合影
欧阳修和苏轼在扬州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扬州的文化内涵,也提升了扬州的文化品位。他们的诗文、书法等艺术作品,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扬州文化考察活动我们追寻欧苏足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欧阳修、苏轼两位文学巨匠在扬州任知州时的卓越贡献和深厚情怀。
图文来源 / 刘玉清 张瑞琪
编辑 / 王诗缘
审核 / 管仁福 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