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在线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周万勤、付颖:“我们约定好了,一起上岸!”
发布时间:2024-05-15 作者:

周万勤,人文与艺术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保研至厦门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学金一次;曾参与发表中文核心cssci一篇、cssci扩展版一篇,参与导师省部级课题一项,主持校级课题一项。曾参与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志愿者、高考志愿填报帮扶等多项公益事业。曾任建筑与设计学院辩论队队长,并同时在学生会、团委及学院新媒体平台任职。

付颖,人文与艺术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考研至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曾为学校、学院活动创作歌词、剧本各一篇;曾参与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并创作歌词一篇,于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发表散文一篇。曾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市级优秀团队表彰,参与挑战杯“引星火明童心梦想”项目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曾担任学校学工处考核中心副部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副主任、中文系新媒体平台责任编辑。

并肩前行,我们梦想更共鸣

周万勤初入大学发现原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不吻合,于是在大一结束时毅然转入了中文系,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转入新班级后,他向付颖询问了专业课的学习资料。而时任“矿大中文之家”编辑的付颖,在浏览周万勤发布的剧本视频后,主动联系采访他,发现他不仅灵魂有趣而且思想独特,两人因此结缘、相熟、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

两人宛如一幅和谐的画卷,既有着相似的底色,又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们钟爱静谧的时光,绝大多数日子里,选择远离喧嚣的社交活动,将心灵沉浸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他敏感细腻,擅长捕捉生活细节,而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写作,是他们共同的语言,也是思想的交汇点。周万勤出于兴趣会写一些散文消遣,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而付颖则热衷于小说和短文的创作,用文字编织动人的故事。这种频繁的交流,也为他们二人推免及考研时的作品集打下了基础。

在校园的小径,他们喜欢并肩散步,又或者一起弹奏吉他,沉浸在音乐世界里。“无论我们的话题如何流转,最终总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语言现象之上。”付颖略显无奈地说。每当与周万勤深入交谈时,他总是能巧妙地将话题导向语言学领域,并兴致勃勃地分享他所学的语言学理论。付颖则选择静静地聆听,沉浸在这份知识的海洋中。

有她相伴,我生活更认真

保研的旅程充满了重重考验。周万勤不仅要在繁忙的学业中追赶进度,还需补修大一的课程。在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里,他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自律和专注,从不懈怠。

在王鑫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周万勤打开了科研的大门。语言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与计算机、医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更是为这些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以ChatGPT为例,其语料处理和机器的深度学习正是语言学领域最基础、最核心的应用之一。论文的撰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沉下心来读书,反反复复打磨修改。为了学好语言学,周万勤不仅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积极拓宽视野,培养包容性思维。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编程、高等数学等跨学科知识,以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当今这个万物互联、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周万勤更是将视野拓展到了自媒体领域。他在小红书平台上开设了一个专注于语言学科普的账号,首篇关于“尊嘟假嘟”语言现象的分享便获得了近三千的点赞。他说,网络上潮流汹涌,不迷失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过程中他也不断汲取着语言学学科的知识,有时还会收到学识更渊博的人的指正或建议,常常感到醍醐灌顶、收获颇丰。

周万勤的这份专注与执着背后,却有着些许健忘和神经大条的特质。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细心且负责任的伴侣。付颖不仅经常提醒着他完成日常的打卡、签到等琐事,还是他论文的定稿和修改过程中的最后一关,确保他的论文准确无误。最终他也用自己的坚持收获了结果,在CSSCI、CSSCI扩展版发表学术论文两篇(二作,导师一作)。他对于科研的热情和追求并未止步,而是期望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深耕,最终顺利保研至厦门大学。

因他之引,我步履更坚定

与周万勤那清晰而坚定的步伐不同,付颖的人生轨迹似乎总带着一丝随性的诗意。然而,正是在周万勤引导和陪伴的影响下,她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中国语言文学的分支繁多,同时考研的竞争压力逐年加剧,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变得尤为重要。她热衷于创作,文字是她灵魂的倾诉,她曾为学校、学院活动创作剧本、歌词,于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发表散文。然而对于学术,她始终缺乏热情。于是,在周万勤的推荐下,她找准了方向,最终选择了专注于传统作家培养的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

考研的征途如同漫长而曲折的拉锯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专业课的海量阅读与背诵记忆,对付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一部分,作家、作品与历史时间交织混杂,所幸她在后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教材,并结合了思维导图理清文学史脉络,为复习之路点亮了明灯。

在考研过程中,周万勤则如同她最坚实的后盾,无论付颖在哪里学习,他都默默陪伴在她身边。在各自准备保研和考研的过程中,他们还会经常比赛学习,将对方视为有力的竞争对手,鞭策、激励对方。结束一天的学习后,付颖会向周万勤讲述她所学的课程和背诵的书籍,分享她的收获和感悟。而周万勤则微笑着倾听,给予建议和鼓励。他总是称赞付颖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并鼓励她一定能够考研上岸,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

临近考试,付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而此刻,周万勤总是在她身边,用坚定的鼓励和温暖的陪伴,帮助她稳住情绪,继续前行。三月份,付颖前往上海参加面试时,周万勤陪着她每日进行模拟复试和复盘,始终激励她不要放弃。正是这些持续的鼓舞和认可,让付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最终一志愿上岸。

周万勤在毕业致谢中写道:“感谢她一路的陪伴和鼓励,感谢她毫无保留地赠予我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的信赖、温暖和包容。” 在他们看来,恋爱是他们成长的催化剂,让他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学院的四年时光,令他们体会到了人文学科的情怀和魅力,最终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收获,也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携手站在了彼此的未来里,不忘曾在矿大共度的悠悠四载,并继续向远方走去。

文字 黄翠 刘慧子

图片 周万勤 付颖

审核 刘宁 张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