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诗媛,人文与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保研至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曾获徐州市大学生记者文化节系列活动三等奖、中国矿业大学首届游艺杯新媒体大赛一等奖,获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两次,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矿业大学社团先进工作者、人文与艺术学院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曾参与创作原创话剧剧本三部,主持校级大创项目一项,参加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分别获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触类旁通,转舵航道
宣诗媛是一个很注重内心直观感受的人,秉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她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眼界的扩大,她逐渐体悟到了存在于文史哲之间的微妙联系,开始对历史和哲学产生兴趣,此后更是有意识地将历史和哲学思维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学习中,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文科综合性学习的认知。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借此拓展了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尝试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这些独特的感受都为她日后的跨专业保研埋下了一颗种子。她坦言在做出保研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选择时也曾对“文学”产生不舍之情,但是很快便取得了自洽。“二者并不存在矛盾,反而可以相互给于支持与帮助,对这两门学科的学习都将会是我人生徐徐铺展的底色。”于是她抛弃顾虑坚定前行,成功跨专业保研。
知也无涯,博展众长
初入大学,宣诗媛几乎对所有事情都怀有天然的好奇。根据兴趣特长,她在大学期间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例如诗词比赛、主题征稿、新媒体比赛和一系列文化节活动,以及泥塑、书签、纸扇、河灯、花盆等手工活动,以此来放松自己、充实生活。经过日复一日的探索,她认识了能够为之长期坚持的爱好,逐渐养成了一种充盈而平衡的生活方式。在追求热爱的过程中,她可以抛开外界的纷扰,获得心灵的宁静,尽情地发挥审美创造,传达自己的心意。
本科生活期间,宣诗媛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并因此受益匪浅,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于悄无声息间树立起一份责任感。她曾是我校校园原创剧目《石炭歌者苏徐州》的编写者之一,对此她谈到“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大的惊喜便是苏轼的形象在我的认识中逐渐立体生动起来,不再只是出现在课本诗词中的那个模糊的苏轼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文人,还同时担任着着臣子、父母官、政治家、父亲、丈夫等等多重角色;他不仅关注青山绿水、纵情诗酒年华,也十分在意百姓生活、慨叹民生之艰……同时我发现,很多人对苏轼和徐州的关系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是很可惜的一点,所以也想借这个舞台剧让大家看到苏轼作为大文豪的另外一面,了解苏轼作为徐州的文化符号还有更多值得发掘的地方。”在她看来,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都是将理性的决断和感性的审美理想相结合并付诸于实践的一个过程,从中不仅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还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社团工作也是一种学生工作,也需要对校团委和院团委负责,作为一个组织的负责人,我身上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荣誉。人往往会在拥有更大选择权的时候失去选择,所以我特别注意紧密联系指导老师和指导单位,在充分考察社员的意愿后发起活动,带动大家做有意义的事情。”她在采访中说道。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宣诗媛认为好心态是自己保研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相较于其他同学在保研阶段的焦虑,她时刻告诉自己要静下心来,专心做需要的事情。在保研之前的暑假,面对考研、保研和工作三者之间的选择,她也一度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但毅然决定尽快摆脱这种心态。在咨询往届学长学姐、分析自己的未来规划、历经一番深思之后,她最终选择参加推免,并提前做好面试的规划和准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她在尘埃落定前坚定不移的底气。她很感谢各位老师在专业学习、未来规划、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他们的支持推动着我持续向前”。正是这份于繁琐中抽出头绪、默默耕耘的冷静,和犹豫消解后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心性,使她能在保研的漫漫长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保研上岸之后,宣诗媛对学弟学妹们说到:“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考虑自己的大学生活,想要在毕业时达成怎么样的目标,未来要走怎么样的道路,因为有些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最基础的准入门槛的,不要等到最后一步才发现没有达到硬性条件,徒留遗憾和伤心。”她还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书,特别是历史类著作,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中可以观赏到更加波澜壮阔的图景,品味到更加悠远深邃的人性,为我们思考和自我审视提供借鉴和启发。最后,她祝福学弟学妹们都学有所成,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安,既行好事,亦念前程。
文章来源:葛瑶瑶 章钰晨
图片来源:宣诗媛
审核:刘宁 张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