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平台 > 苏轼研究院 > 正文
苏轼研究院
转载 | 共绘文化传承新蓝图——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学校工作委员会首会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 浏览量:

多种途径、多种形传播苏轼文化这是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达成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下,苏研会成立了学校工作委员会,就是要加强在徐州高校、中、小学推广传播苏轼文化。7月1日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会议开得深入热烈,卓有成效。

共绘文化传承新蓝图
——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学校工作委员会首会胜利召开

值中国共产党诞辰104周年之日,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学校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云龙湖畔的苏研会会议室召开,会议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深耕‘以文化人’生动实践”。会长陈新生、顾问、学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仲谋、副会长兼秘书长田传运、首席研究员魏新建参加会议,学校工作委员会的全体委员齐聚一堂,共同为苏轼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开场:文化传承使命启新程

会议伊始,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新生发表讲话。他指出,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文化巨星,其诗词、散文、书画等艺术成就斐然,更蕴含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成立学校工作委员会,正是为了搭建一个专业、高效的平台,将苏轼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教育,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学工委成员中既有高校教授,也有高中、初中、小学的专家,学工委的成立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新的契机,要充分发挥好其作用。

热烈讨论:凝聚智慧共谋良策

会议的核心环节是学校工作委员会工作方案的讨论。《工作方案(讨论稿)》分为四部分:一是工作目标。明确了文化传承、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影响四个方面的目标;二是工作内容。规定了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研学实践活动、校际交流与合作;三是工作步骤。分为启动阶段、推进阶段、提升阶段;四是工作保障。从组织、经费、制度等方面提供支持。委员们围绕如何将苏轼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课程建设:五育融合育新人 

在课程建设方面,委员们认为应构建以苏轼文化为核心的“五育融合”体系。以苏轼的豁达人生观开展德育教育,通过讲述苏轼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苏轼诗词文中的科学知识融入智育教育,如通过解读诗词中涉及的地理、天文、物理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借助苏轼的书法、绘画作品开展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参考苏轼任职时的治水、兴农等举措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结合苏轼的健身养生和运动方式开展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活动策划:多彩形式润心灵

在活动策划方面,委员们提出了丰富多样的设想。如,通过诗词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音乐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苏轼文化的魅力;开展“苏轼文化研学之旅”,组织学生前往苏轼生活、任职的地方,实地探访历史文化遗迹,加深对苏轼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的理解;设立“苏轼文化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鼓励他们自主开展苏轼文化研究和创作活动。

资源整合:协同合作促发展

资源整合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委员们认为,应加强大中小学之间以及学校与苏轼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的合作,共享文化资源和研究成果。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培训;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的藏品和资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校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活动成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会议总结:文化薪火永相传

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顾问、学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仲谋在宣读成立学校工作委员会文件后作总结讲话。他说: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学校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工作委员会将按照修改完善后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苏轼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与会委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苏轼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中。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院长、教授管仁福,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周奎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王立增,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薛以伟,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中心主任吴雪梅,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党委书记万众,徐州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俊等徐州市苏轼研究会学校工作委员会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