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长廊 > 正文
学术长廊
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应邀为人文与艺术学院开展讲座
发布时间:2023-09-10 作者:

9月6日下午,国家级教学名师肖瑞峰教授在文科楼A110为我院教师开设题为“新文科视域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讲座。讲座由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振主持,史修永院长评议,闫续瑞、文艳蓉、朱云霞、邓心强、冯仰操、陈长利、栗山雅央等二十余位学院教师参加。

肖瑞峰教授不仅在唐宋文学领域深耕数十载,学术声望斐然,更在高校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成果卓著。针对如何创建和打造卓越的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一流的专业建设,肖教授结合其工作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全面有效的具体建议。首先,秉持互动发展的团队哲学。教学团队中的个体必须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并在团队成员间培养互相协作的团队作风,逐步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团队合作机制,实现“1+1>2”的整体超越。可依托学科平台与各自的研究专长,将团队成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为团队知识,通过交流分享,将团队知识内化为成员的个人知识体系,实现团队成员“博”与“专”的结合,知识技能与教学经验的互补,实现团队总体知识的增值。肖教授强调教学团队当勠力同心,以打造标志性建设成果为目标;在团队共建中,利益共享,实现多赢。

其次,应坚持源流相生的教学建设。肖教授认为教学团队存在的价值虽在教学,但发展的源流却在于研究,应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的功能、开展教学育人的功能,将教学的学术性作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融合的切入点,将课堂教学改作为研究性教学作为体现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的标志,从机制上促使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为教学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再次,课程扩展应溯源地方,将地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研究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肖教授以浙江“西湖文学史”“唐诗之路”与“宋韵文化”为例,介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积极参与浙江省文化工程的宝贵经验。

此外,肖教授格外关注师生互动的课堂实践,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质量,可作为检验教学团队优秀与否的标志。在知识传导方式上,坚持润物无声、杜绝说教的方式,追求如盐着水,不露痕迹的教学状态。肖教授还着重指出教师当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持之以恒,安贫乐道。勉励青年教师百折不挠,钻研学术。最后,肖教授对在场老师提出的诸多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和精心的指导。

史修永院长在评议中总结肖瑞峰教授在教学、学术、师德等多领域传授的宝贵经验,指出这场精彩报告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推进和深化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顾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