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院长邱雪玫主持讲座
3月29日上午,应我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王晖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作了题为《非虚构:链接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讲座。讲座由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邱雪玫教授主持,戴惠、邓心强、冯仰操、张瑞亭等学院老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讲座。
王晖教授从“非虚构”这一概念的起源谈起,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展开,揭示了非虚构文学的地位,并以《北方的纳努克》《漂网渔船》等经典纪录片为例,论证了非虚构影视的典型代表及其发展线索,同时详细讨论了非虚构文学的层次与争议问题。针对报告文学中的“非虚构”问题,王晖教授以梁鸿式文本和杨黎光《惊天铁案》的创作为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王晖教授提到,非虚构创作、传播与研究的日渐兴盛,抖音和微视频等已成为大众非虚构影像的重要形式。
在交流环节,王晖教授针对“作者主观性是否会影响非虚构强调的真实性?如何平衡个人视角与公共真相?”“与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非虚构写作在今天的现状及社会影响又是如何变化的”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理解,并与师生作了深入探讨。
邱雪玫在主持发言中谈到,非虚构概念源起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而“非虚构”与“小说”的组合以及“新闻报道”和“新”的组合研究视角颇具创新性。王晖教授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在《文学评论》发表了相关论文。本次讲座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对非虚构文学的理论认知,为日常创作转化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启示,希望学院师生学习王晖教授专注扎实的科研精神,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继续努力,作出成果。
文字:傅君
图片:吴礼秀
一审:刘青
二审:姜媛
三审:赵红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