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人文与艺术学院举办首届“二十世纪中国学人研究中心”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4-06-29 作者:

6月28日下午,人文与艺术学院在文科楼B212中文系办公室举办首届“二十世纪中国学人研究中心”学术沙龙。学院党委书记赵红灿出席沙龙并致辞。高淮生、胡可涛、王慎、曹洪洋、荆琦、陈长利、邓心强、冯仰操、栗山雅央、牛菡、何珍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沙龙,并围绕学人概念、学人史料整理、学人学术史研究、学人社会史研究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学院党委书记赵红灿致辞

赵红灿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了学人研究在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二十世纪中国学人研究中心”的运行表示祝贺与期待。中心负责人冯仰操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共同发起“二十世纪中国学人研究中心”的背景与初衷,希望借学术沙龙的举办加强了解、增进共识。

学院各老师展开交流讨论

在讨论阶段,冯仰操结合个人治学经历探究学人研究与个人体验、研究生学术训练结合的可能性。之后大家围绕各自学术经验展开研讨和交锋。高淮生教授基于多年来从事红学学案研究的丰富经验,从选人、选材以及框架结构的写作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胡可涛认为要充分发掘史料,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对学人研究进行把握。王慎另辟蹊径,通过分享自己在学人研究方面的“教训”,指出当前学人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陈长利强调要坚守学术阵地,防止学术研究发展的错误走向,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设意见。曹洪洋则将“学人研究”放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下,认为当下我们应树立理论自信,在跨学科和当代中国语境中从事“学人研究”。荆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美术史领域从事个案研究的丰富经验。栗山雅央从日本学界对于中国学人的关注出发,为议题提供了国别的视角。邓心强结合自己早期对“桐城派”进行研究的相关经验与大家探讨了自己在研究中的所得与困惑,强调在学人研究中“取法”的重要性,还就如何在研究中凸显问题意识、如何塑造学人群像等问题与大家展开探讨。

会议现场

最后,赵红灿书记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本次沙龙活动的学术价值和开拓性,并对“二十世纪中国学人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期待研究中心能够进一步打通学院学科的界限,为学人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提供阵地。

文字:李宁、刘禹、徐璐瑶

图片:李宁、刘禹、徐璐瑶

审核:赵红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