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人文学院举办 “新媒体语境下的后当代艺术试验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

10月21日下午,人文与艺术学院在文科楼A111举办“新媒体语境下的后当代艺术试验场——关于DPT系列展及后当代艺术的对话”研讨会。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杨志麟,当代艺术家洪磊与金锋,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南京“DPT后当代艺术”系列年度主题展览及活动策划组织者之一赵勤,以及徐州市当代艺术家协会会长、“退烧——南京DPT后当代艺术年度展·8”最高奖金鸭奖获得者浪还等应邀参会。会议由新闻传播学系主任、学科负责人曹洪洋主持,美术系教师马平、王磊和新传系教师郑一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共同参加研讨。

杨志麟教授在做主旨发言

会议伊始8位对话人首先做主旨发言。杨志麟教授以《什么是后当代?》为题,系统阐释自己对后当代艺术的理解。他认为,“后当代”这个概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在场性,与我们的亲身经历以及个人独特的时代体验紧密相关。他从主题、结构、语言、方式与场地等5个要素入手,总结出后当代艺术所具有的非虚构、非独幅、非单一、非完成、非殿堂等5个特征,继而结合DPT系列展相关作品,对后现代艺术现状做了总体介绍。

洪磊先生做主旨发言

艺术家洪磊从对现实艺术体制的深刻反思入手,回顾当代艺术发展历程,揭示作为艺术本质的抵抗精神在后当代艺术中的延续。他以英国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及其多部作品为例,分析了艺术家个体针对艺术体制整体的可能抵制方式。他指出,在这次退烧——南京DPT后当代艺术年度展·8”上的多部作品,已经体现出后当代艺术独特而鲜明的针对艺术体制的抵制精神,比如借助现场环境进行现场创作,以拒绝收藏的姿态来抵制作品在资本的作用下成为藏品。

艺术家金峰在做主旨发言

艺术家金锋以《问题主义艺术与后当代》为发言主题。他认为,南京DPT系列展应该回到展览的源始性含义进行理解。他追问人本身的展览与物展览的区别,对“看与被看”进行思考。在他看来,DPT系列展应该把自身从惯常的展览中拖出来,将作品展示重新定位为在非确定空间创造一种不可控现象。

艺术家赵勤在做主旨发言

作为主要的策划组织者艺术家赵勤“DPT后当代艺术”系列年度主题进行了总体回顾。他认为,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不确定性,就体现了参与者的共同立场。作为艺术家,相较于理论定性,其实更加关注于试验——敢于反叛,敢于挑战的艺术实践。他指出,艺术家除了展现决绝的姿态外,行动性和实践力至关重要,这就是后当代艺术实验场的意义所在。他总结到,DPT系列其实是艺术家们不断地跳出舒适圈,对自己和当下做出的一系列挑战,是一次次满怀热忱的、充满想象力和欲望的艺术实践总结。

艺术家浪还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突出强调了后当代艺术“一切从实践出发”的特性和追求。马平老师以《艺术表达中的他者言论与镜像谜思》为题,展示了她独特的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王磊老师以《微时代的艺术叙事》为题结合当下艺术作品微主体化、去地方化、强社交化和亚消费化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研讨会现场

主旨发言结束后,在曹洪洋老师主持下,到场艺术家学者展开交流和研讨。艺术家们从徐州的历史文化谈起,讨论徐州新潮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围绕艺术人才培养,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带教经历,分析艺术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随着交流不断深入,嘉宾们畅所欲言,在艺术发展、艺术思维等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看法。曹洪洋老师最后总结,本次研讨会将多位艺术家聚集在此,展开了一场有关后当代艺术的讨论,激发了一次富有启发性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本次活动是人文与艺术学院开拓第二课堂、创新新传学科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为新传系师生与艺术界人士的交流创造条件,希冀新传系学子扩大知识领域、开阔学术视野。长期以来,我院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创造实践和交流机会,助力学子发展自身潜质、发掘自身兴趣,在我校“兴文”战略背景下承担起发展人文教育的重任。

图片:胡沛贤

文字:柏霁耘 戴佳琪

审核:刘宁